Facebook 和 Cambridge Analytica 事件发生后,伴随着对于隐私的担忧,在 Wired 发文呼吁后,是否要复兴“古老”的 RSS 似乎成为了一个议题。
中国是一个隐私问题的重灾区,基于用户数据挖掘的所谓 AI 技术可以说是如入无人之境,蓬勃发展。但在意自己隐私权利的人一直在积极思考讨论,比如由 Checked 出品的播客 #58: RSS 会复兴还是会消亡?
这里,我作为一个长期 RSS 用户,也谈一谈对 RSS 的看法。
先说下,我最早中学时期就开始用 Opera Mail 进行邮件订阅 RSS,后来也断断续续使用了鲜果以及 Google Reader。直到4年前,我有了 iPhone 手机,幸运地了解到了 Reeder 并一直频繁使用直到现在。
要想知道为什么用 RSS,首先要说为什么要有文章聚合。我认为文章聚合主要有4个主要需求:
通常意义上的 RSS 负责订阅分布在各处的网站,并能够检查其更新。也就是说主要满足了第一点。
比较现代的 RSS 阅读器通常会满足第二条和第三条。大多情况下 RSS Feed 会有全文,而不是摘要。用户完全可以在阅读器中进行阅读,获得一致的用户体验,而不是前往五花八门的页面。
有些网站设计的好、加载速度快,阅读起来赏心悦目。但也有不少设计较差,加载缓慢,那在 RSS 阅读器的体验或许就可以超越。尤其是在像 Reeder 这样优美的阅读器中,阅读体验会好过很大一部分源网站甚至其 App。这就像自建博客和使用博客一样,可能大部分人建的站不如 Medium、不如公众号、不如今日头条。
内容分类过滤则是对订阅源的后置处理,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。常见的阅读器都会提供基本的分类分组能力。
至于整理记录保存这环节,目前可能 RSS 阅读器涉足不多。但在实际使用中,RSS 结合稍后阅读类应用以及笔记类应用也是十分常见的搭配。
这里我有个想法,稍有些脱离主题。就是很多内容网站包括 App,都很精美或是很有自己的设计特色。比如 Washington Post 那铅字印刷感觉的 LOGO 以及报纸色的 UI;The New Yorker 的文章标题就不那么正式,配套的衬线字体也稍显活泼;StackShare 这种科技类网站,非衬线字体为主,带有蓝色元素的简洁明快。
这些多样性才是人类文明的体现。
因此网页有时候也需要“复兴”,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于体验好或是有个性的内容,用 RSS 作为中转,到源网站进行阅读;对于体验差的网站,美观舒服的阅读器也是个很优秀的选择。
推荐的弊端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知道,少数派文章『论 RSS 的「复兴」』总结的很到位:「回音壁」现象和「信息过载」的问题。我就不自己重复总结了。
对于智能推荐,我觉得整体是好的。大体来讲,我们获取知识更加便捷了,多维度推荐(推荐 Feed 被训练到狭窄前往往是这样)可以快速让人了解到相对的全貌。有些相关和协同推荐,能让我们意外发现一些新的爱好。
“回音壁”会存在固化偏见的问题,但偏见并非推荐造成。我不了解心理学,但我知道我从不看抨击 Java 的文章,因为我并不喜欢也不关注;我从不看吹捧日本的文章,但却喜欢它的文化。
真正“信息过载”的人更是恐怕自己都意识不到或者难以抵抗。手机 App 上到处是小红点;一天刷超过一小时的新闻和短视频;看一天鸡汤和知乎,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。
况且在没发明智能手机之前,人们在走路的时候也不见得会拿着纸质书或者报纸看,而是会选择直接走路,在地铁上发呆或者睡觉。不但不过载,甚至没信息。
错误不在推荐,而是在于互联网公司的粗放发展和指标导向文化。智能算法从来都没打算干涉用户对事情的判断,而是互联网公司里为了完成指标、超越预期,给用户尽可能感兴趣会去点的内容;是文章撰写者们为了迎合用户点击,在标题和配图上取巧,而不是核心内容上。
这些行为让“回音壁”和“信息过载”被放大,内容面变得狭窄,时间被浪费。我认为,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问题。人们需要更便捷的获取信息的工具,因此搜索引擎、推荐、智能语音都是必定受到欢迎的。但 RSS 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,它只是一个朴素的订阅更新方式。
我们需要 RSS 带来的订阅更新的便捷;我们也需要它在需要的时候,提供足够好的一致性体验;我们需要 RSS 作为一个中转站,提供更多可能,不仅是整理记录保存。
对于能够独立获取信息、管理自己时间的人,RSS 始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但 RSS 并始终只做了简单的工作,正如它的名字一样1。
智能算法从一些角度上解决了获取信息的问题,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,这不正是人类发展中常常出现的情况吗?所以,现在最重要的是修复它带来的社会问题。
RSS: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, 简单资讯聚合。 ↩